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11/13五险一金+双休,济宁某单位招聘财会人员、驾驶
- 11/12大学生自荐信范文大全
- 11/12五险一金+双休,济宁某单位招聘财会人员、驾驶
- 11/11CPA大学生可以报考吗?需要什么学历?
- 11/10五险一金+双休,济宁某单位招聘财会人员、驾驶
财会行业的文艺形象变迁与原因分析
普通人在工作外能接触到的其他行业数量与深度有限,文艺作品就成了大众认识各行各业的窗口。某一行业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常常融入了外行人对内行的揣度、解构和再塑造,在这一过程中总会因许多不了解和“想当然”而造成这一行业形象的失真与脸谱化。但形象的好坏,往往体现了普罗大众对这一行业的理解与认识。
在以往,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媒体,在报道宣传中对财会人员的先进事迹都涉及甚少。特别是在20世纪的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各行各业的正面人物虽然数不胜数,却很少有财会人员的正面形象出现;即便有时出现财会人员,也往往是些小角色,形象上更是常被贬为保守派,甚至是反动派,把财会人员描绘成需要改造甚至需要打倒的对象。这不但不公平,也不符合历史事实①;不仅给广大财会人员带来了职业身份认同上的困扰,也对财会行业形象造成了损害。可见财会行业的文艺形象与财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历来是很不相称的,这足以说明当前面向社会公众、重塑良好的财会形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中国财会行业的文艺形象变迁
(一)古典形象:面目模糊的小角色
在现代会计的理论与制度引入中国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类古典文艺作品中财会人员极少出现,偶尔出现也普遍是一笔带过、无足轻重的小角色,丰满、鲜明的财会人员形象可谓寥寥无几。
(二)近现代形象:被丑化与妖魔化的反面人物
从民国时期开始,理财者的形象就逐渐和贪污腐败联系在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能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多是具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红管家”②。在近现代的文艺作品中,旧社会的账房先生多半被描绘成头戴瓜皮帽、留着小胡子,胳膊夹着大算盘、脸上架着厚厚的眼镜,平时跟在地主老财身后、专算穷人黑账的狗腿子形象。这一时期财会人员的文艺形象,稍好一些的便是墨守成规、小肚鸡肠、死气沉沉的老古董,属于不讨人喜欢的角色,令人生厌却也不可恨;坏一些的就成了敌人的爪牙,其形象类似于抗战作品中的翻译官,是阴险狡诈、刁钻刻薄、诡计多端的帮凶。他们要么是主角前进道路上需要克服的绊脚石,要么就是反面人物手下的鹰犬。两种形象均不属于正面人物,且戏份普遍不多。
在20世纪的几部经典老电影里,账房先生的形象都较为丑陋,例如《白毛女》中助纣为虐的穆仁智;《艳阳天》中所谓“百里挑一”的会计马立本是个跟着阶级敌人跑的反面人物;《山村会计》中,富农出身的赵有才自从当了大队会计以后,表面上很积极,背后却一直盗窃队里的小麦,还栽赃干部、煽动群众,企图把老支书周老实赶下台;尤其是1976年的一部电影《难忘的战斗》,曹铎饰演的账房先生更是沦为了暗藏的敌特分子,暗算并杀害了剧中的正面人物——警卫员赵冬生。1953年出品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由任伟民扮演的会计是个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保守派,说高占武等年轻人若能搞成电站、修出水渠他就不吃粮食而改吃土了③。这一保守派形象对于同时期的影视作品中的财会人员来说已经算是相对不那么丑恶的刻画。
(三)现代形象:更丰满、复杂、多样,但仍显刻板
当今社会,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财会人员仍是性格沉闷死板、做事锱铢必较、终日只会写写算算的呆子。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财会造假事件,也让一部分人把财会人员与职务犯罪联系在一起,戴着有色眼镜来看财会人。长久形成的刻板印象一时难以彻底改观,但随着经济发展与行业建设,财会人员的现代文艺形象的确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与过去相比早已大不相同。以两部较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为例:
2006年的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红遍大江南北,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喜剧。其中的重要角色、被称为“秀才”的吕轻侯,他的工作便是同福客栈的账房先生。他是前朝知府的孙儿,后因屡试不中,穷困潦倒,卖了祖产尚儒客栈,在同福客栈打工做账房。
从吕轻侯这一角色身上,可以看出财会人的荧幕形象早已不再是奸猾的反派了,但吕秀才的形象仍然是脸谱化的。吕秀才既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死姬无命,也用口头禅“子曾经曰过的……”处处显示着他的迂腐。迂腐是他的标签,但也成为了让这一角色得到观众喜爱的元素,一旦吕秀才不再迂腐,也就不再可爱。这样的人物,不可能成为主角,只能是客栈生活中的一剂调味品。不过,一个迂腐而可爱的酸秀才,总好过以往影视剧中迂腐而令人生厌的老古板形象。
文章来源:《财会学习》 网址: http://www.chxxzz.cn/qikandaodu/2021/0119/633.html